清和之昧(第1页)

王迎新

粉白的梨花在距离昆明三百二十公里之外的茈碧湖梨花岛上初放之时,静兄从二千九百公里外的济南飞了过来,这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

没去过山东,也未曾造访过美泉遍布的济南城,却早已认识了城中茶名静清和的张茂林兄。从数年前一水间的短暂茶聚到梨花岛吃茶直至明月升起,因缘际会,循来有因。这一个因,便是茶。

这些年,爱茶的人多了,认真做茶、研茶的人也多了。隔着江湖我们可以遥远地看见,有着同好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因茶而快乐着。跨过江湖,我们可以将距离化为一期一会的珍贵片刻,这来来往往的路就是茶路。

茶路无尽,静兄却似抛开了尘务,时刻在寻茶的“道”中漫游。西双版纳、武夷山、龙井,不同的季节,雨中、雪里,春日、秋阳,只见他初心不变地乐在其间。其实,他哪里是简单地在“玩”呢?静兄以为“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我极为赞同。茶中之道可入深可出浅,说来奥妙,其实简单。了悟了这其间的道理,在茶叶源头的追寻,初制、精制阶段不吝心力,遵茶理严格把关;储藏时期躬亲谨慎、知茶惜茶;茶品冲瀹之时循茶性,如法施之,以至简之法得茶之原味。道理说来不难,要做到确实不易。静兄是在具体而务实地做着的,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偶尔喝着他分享的茶,我知晓,一瓯色味俱全的茶汤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变的初心和朴实执着的茶人本分。

而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是静兄一直坚持不懈的又“一杯茶”。“啜过始知真味永”,茶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盏盏百味俱全的茶汤?善缘得聚,美茶在握,敲字纪年,已是清福无限了。

何日梨花再开?起炭煎水,饮至两腋生风。静中得清和之昧!